山東沂蒙精神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5051451號
網站標識碼:3701000001 魯ICP備:05041920 魯公網安備:37010202001191號
技術支持:大眾報業集團大眾網 技術服務熱線:400-690-7927
來源::燈塔-黨建在線發布時間:2019-04-10
臨沂市沂南縣是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如今,在沂南縣孫祖鎮喬家莊村,居住著今年已經109歲的抗戰老兵徐乃榮。經歷了抗戰烽火考驗的老人,至今依然思維清晰,他會為來訪的人們講述他在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學習的情景,講述他和戰友們與日軍拼刺刀的往事,哼唱《游擊隊之歌》 ,《沂蒙山小調》,抗戰那血與火的歲月常常在他的眼前浮現……
徐乃榮老人
徐乃榮,男,漢族,1909年出生,現年109歲,沂南縣孫祖鄉喬家莊人。最早在1940年的南沂蒙地區(當時沂南孫祖的代莊、南瓦莊等地區的統稱)參加過村民自衛團的各種游擊戰,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來參加山東抗大一分校,1940年參加八路軍山東縱隊,多次執行過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斗任務,和日軍面對面刺刀。
1940年之前,徐乃榮在南沂蒙地區參加了當地的村民自衛團,和廣大的沂蒙人民一起為抵抗日軍的掃蕩,活躍在條件惡劣、大大小小的南沂蒙、沂東、沂北等山區。針對山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民兵簡陋的戰斗裝備,在八路軍的指揮下,徐乃榮和戰友們通過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術,帶著對侵略者的仇恨,與日軍進行周旋,抓住機遇消滅敵人。最初,日軍還能保持隊形,但是,在游擊戰法和沂蒙人民抗戰下,日軍士兵漸漸被磨沒了士氣,無法以整體的隊形進行戰斗。
1940年,抗戰的火焰在沂蒙大地燃燒。這年,徐乃榮加入八路軍山東縱隊。同年3月16日,來自臨沂、沂水、莒縣等據點的日軍300多人和偽軍運輸隊200余人展開大掃蕩,途經代莊準備向沂南孫祖一帶進逼,企圖襲擊當時中共山東分局和八路軍山東縱隊指揮機關。徐乃榮老人說:“山縱二支隊、抗大一分校的幾個大隊、山縱五支隊交通營和山縱特務營,與來犯的鬼子進行了生死拼殺,刺刀都拼彎了?!?/p>
說起八路軍,徐乃榮仍為自己是其一員而感到驕傲和自豪?!翱箲鹉切┠?,游擊戰和麻雀戰幫了咱的大忙?!?941年,大約9月份,打了敗仗的日軍準備反撲沂蒙山區,對沂蒙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企圖消滅在這一地區游擊的八路軍部隊,摧毀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爱敃r八路軍山東縱戰、老百姓抗日游擊隊、游擊小組,軍民齊上陣,一起加入到了抗日的‘反掃蕩’的游擊戰斗中?!?/span>
“在這些戰斗中,我們用的最多的就是游擊戰和麻雀戰,因為敵人在明處,我們在暗處,敵人的槍炮好,我們的裝備差,但是在山里,我們熟悉地形,適合打埋伏戰、游擊戰,我們就是利用這些優勢與敵人戰斗,打的鬼子心驚膽顫。 麻雀戰就是四五個人一組或五六個人一伙,人數不定。發現鬼子就放兩槍,打完就跑,鬼子還追不上。再跑到另一個地方,看到鬼子再放槍,敵人反擊時,就立即撤離,隱蔽得無影無蹤;敵人撤退時,就跟上去放槍襲擊。使敵人打又打不著,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 睡又睡不香,心神不寧,狼狽不堪的境地。就這樣消耗鬼子的精力?!?/p>
從1940年到日本侵略者投降,幾年的時間里,徐乃榮老人與部隊一起在沂蒙山區和日軍進行了無數次的游擊戰,殲敵無數。在戰火中,徐乃榮成長著,這段抗戰的血寫歷史讓他終身難忘。
1958年,在部隊戰斗工作了18年的徐乃榮老人,轉業回到沂南縣農機站工作。在工作中,他經常比照那些犧牲的戰友,工作處處奉獻在先,嚴格要求自己。歲月如梭,如今,他仍然居住在窄小陳舊的屋子里。老人用一生的堅守,證明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貞與信仰,雖歷經歲月洗禮,但永不過時,熠熠生輝,值得我們去思考和追憶。(中共沂南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