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蒙精神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5051451號
網站標識碼:3701000001 魯ICP備:05041920 魯公網安備:37010202001191號
技術支持:大眾報業集團大眾網 技術服務熱線:400-690-7927
來源::燈塔-黨建在線發布時間:2019-04-10
李秀蓮,臨沂市沂南縣銅井鎮范家莊村人,生于1947年。幾十年來,她愛黨愛軍,無私奉獻,譜寫了一曲曲愛黨擁軍的動人篇章。1988年8月,她被國家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全國擁軍優屬先進個人”光榮稱號,1993年3月她所在的魯莊鄉婦聯被全國婦聯評為“新時期擁軍優屬先進集體”。1991年以來,她多次被市婦聯評為“三八”紅旗手,當選為第十四屆、十五屆臨沂市人大代表、十六屆省人大代表候選人,1996年8月被臨沂市婦聯評為“沂蒙十佳新紅嫂”。2015年,李秀蓮家庭被省婦聯、省民政廳、濟南軍區政治部評為“齊魯心系國防最美家庭”。
在抗戰時期李秀蓮的家庭就是當地有名的抗日堡壘戶。從記事的時候起,奶奶、母親愛黨愛軍的一舉一動,就在李秀蓮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63年,李秀蓮從臨沂礦務技校畢業后,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回到了家鄉。因工作積極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并被評為優秀團支部書記。1965年,她被縣里作為青年干部培養對象,決定保送到省團校學習。在這時經人介紹,認識了家里弟妹多、母親臥病在床的“五好”戰士范遵訓。李秀蓮對他的家庭深表同情,也感到了軍人的付出與偉大。經過再三的考慮,她頂著社會的壓力,毅然放棄了去省團校學習的機會,從沂河岸邊嫁進了大山深處的珠寶莊。
結婚以后,李秀蓮成了范家的頂梁柱,不僅積極參加集體勞動,還盡全力承擔起全部家務。在她的操持下,弟弟妹妹順利上完初中并相繼成家立業。她工作積極、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樂意助人的優良品德,成為大家競相學習的榜樣。
沂蒙新紅嫂真情暖軍心
懷著對子弟兵的特殊感情和愛國熱情,李秀蓮像當年的紅嫂支前一樣,為南疆的子弟兵獻上一顆愛心。她利用擔任魯莊鄉婦聯主席的便利條件,走村串戶,動員姐妹們用實際行動支前。在她的組織帶動下,全鄉婦女先后寄出鞋墊等慰問品24200多件,發出慰問信近千封,僅李秀蓮就寄送襯衣、毛巾等50余件,發慰問信75封。這些慰問品雖價值不高,但給子弟兵帶來的精神動力卻是無價的。有一位年僅21歲名叫高登遠的戰士,當他收到李秀蓮精心繡有“保衛祖國、殺敵立功”的鞋墊時,禁不住熱淚盈眶。他把鞋墊放進貼身的內衣里,用來激勵自己在戰斗中勇敢殺敵。在收復某高地的戰斗動員中,他把鞋墊從內衣中拿出墊進鞋里,第一個報名參加了突擊隊。在戰斗中,他和戰友們機智勇敢地炸掉了敵人的10號洞口。當敵人組織反撲時,為救戰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消息傳來,李秀蓮把英雄的事跡廣為宣傳,更進一步激發了婦女姐妹支前的熱情。
此后,鄉婦聯每年“八一”都要給部隊寄送鞋墊,而且新兵入伍、戰士評上優秀士兵、立功受獎,鄉婦聯都要給寄去鞋墊和慰問信,鼓勵戰士們在部隊多立功。那一針一線精心繡制的鞋墊,凝聚著李秀蓮等姐妹們對戰士的深情厚意,寄托著她們對祖國的和平、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心愿。20余年來,在李秀蓮的帶動下,全鄉累計為部隊送鞋墊近10萬雙。
李秀蓮繡的“擁軍鞋墊”
新紅嫂擁軍優屬促和諧
20世紀80年代中期,魯莊鄉因貧窮落后,鄉里的姑娘們紛紛往外嫁。全鄉13000多人,僅30歲以上的光棍就有1000多人,其中有許多是現役及退役軍人。這不僅挫傷了青年人的參軍積極性,更為嚴重的是有些現役軍人因此而不能安心服役,影響了部隊的建設。
1985年,李秀蓮擔任了鄉婦聯主任后,組織成立了“紅娘”組,專門為現役和退役的大齡青年牽線搭橋。為了使“紅娘”組的工作不流于形式,各組建立大齡男女青年的信息檔案,定期召開碰頭會匯報工作進展情況,制定了評比表彰獎勵制度,“紅娘”組在李秀蓮的領導下,促成許多青年喜結良緣。范家莊有個在云南前線的大齡青年軍人范茂起,因家中窮,村“紅娘”組一連介紹了幾個對象都沒成功,李秀蓮親自出馬,她四處張羅,終于在依汶鎮給他找了個漂亮賢慧的姑娘。在李秀蓮的鼓勵下,姑娘主動去部隊辦喜事。從此,小范的干勁更大了,戰斗中他先后三次立功,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李秀蓮的帶領下,“紅娘”組共為412對大齡軍人牽線搭橋,使他們喜結良緣,其中僅現役軍人就有134對,不僅為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力地支援了部隊建設,為國防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李秀蓮的組織下,全鄉又先后成立了“擁軍優屬服務組”和“義務幫工組”,為軍烈屬、殘廢軍人做家務、干農活。每當農忙季節,李秀蓮總是帶領“義務幫工組”出現在田間地頭,幫助他們搶收搶種。參加過淮海戰役的老英雄范桂功,年老體弱孤獨一人,李秀蓮就把他接到家中,13年如一日,像親人一樣地照顧他,為他養老送終,受到了鄉親們的高度贊揚。
沂蒙新紅嫂愛黨擁軍永遠在路上
李秀蓮始終心系部隊,情牽公益,退休后仍繼續飽含深情地為部隊建設、為社會和諧傾注心力,無怨無悔奉獻余熱。2001年退休后,她先后動員自己的侄子、外甥、孫子等親屬38人參軍入伍。十幾年來,為一批又一批的新老戰士做心理輔導,幫助戰士們邁過許多思想上的坎兒,她走訪軍人家庭1000多戶,幫助40多名軍嫂、復轉軍人找到工作,資助230名失學女童,讓她們重返了課堂。她還利用業余時間到社區、學校給孩子們講英雄模范故事,不遺余力地關愛未成年人教育,傳播正能量。
李秀蓮總是說,擁軍絕不能少了擁軍鞋墊,她說那不僅僅是鞋墊,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軍民魚水情。做擁軍鞋墊要用彩線一針一線納出文字或圖案,最后用縫紉機跑結實,很費工夫。臨近“八一”建軍節和新兵入伍的日子,為了趕制盡可能多的鞋墊,李秀蓮經常挑燈夜戰到天明。近幾年,隨著年齡的增加,她深感有心無力,尤其是膝蓋疼得厲害,有時連走動都成問題。她便開始發動親朋好友、鄉里鄉親一起動手做鞋墊,到擁軍活動前再讓兒媳婦騎電動車載著她走親串戶收鞋墊,有的鄉親家路不好,電動車上不去,她都是讓兒媳婦攙著她去,一定要當面謝謝人家。一直以來她都是自費購買布料、花線,有時還購買些點心、床單等物品答謝和她一起做擁軍鞋墊的鄉里鄉親。有誰知道,近幾年到各部隊擁軍用的鞋墊絕大多數都是李秀蓮這樣一雙雙做起來、收起來的,而這一雙雙鞋墊,又飽含了她多么深沉的擁軍情。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弊鳛橐拭杉t嫂協會的名譽會長,她深感沂蒙紅嫂精神傳承之重要性。因此,她除了身體力行積極參加每年的擁軍優屬活動外,還發揮傳幫帶作用,讓自己的女兒、兒媳加入擁軍隊伍,同時發動全縣各行各業的婦女擁軍。如今,在她的影響下,沂南這片奉獻的熱土活躍著一大批擁軍優屬的沂蒙新紅嫂,而“愛黨愛軍、勤勞勇敢、忠誠堅韌、無私奉獻”的紅嫂精神,正在沂蒙大地綻放熠熠光輝。(中共沂南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