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辦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首頁>學習園地>中國精神>正文

沂蒙精神:涵養中國精神的重要話語資源

來源::大眾日報發布時間:2019-04-10

  沂蒙精神:涵養中國精神的重要話語資源

  ——寫在習近平總書記沂蒙精神重要講話四周年之際

  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內驅動力,沂蒙精神是中國精神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把“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并稱為“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深刻指出黨政軍民“生死與共、水乳交融”是沂蒙精神話語語義的鮮明特質。這一重要論述,對于深刻理解沂蒙精神在中國精神話語體系中的歷史地位及其話語內涵的高度契合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之脈相通

  精神是人區別于物的存在特征,是任何個體與群體生存和發展的觀念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因素就是歷久彌新的中國精神。中國精神作為一種話語存在從未失蹤,不僅記載在經史子集等傳統典籍內,而且貫穿于仁人志士的生命軌跡里,還扎根于鄉土中國億萬人民群眾的家國情懷中。沂蒙精神是中國精神在齊魯之鄉、沂蒙大地的具體存在形態,脈動于東夷文化、莒郯古國、瑯琊古郡、孔孟之鄉、齊魯文化之地,發軔于中國共產黨人在山東革命根據地局部執政時期,發展于新中國艱苦奮斗、全面建設的火熱歲月,傳承于改革開放時代號角下艱苦創業、創新發展的偉大實踐之中。

  從話語語義來看,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渾然一體。沂蒙精神體現了先進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其中為民、忠誠、擔當是先進性的基本要求,愛黨、愛軍、奉獻是人民性的具體體現。這一基本內涵,與中國精神中的愛國、信義、民本、自強、進取、務實等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體現了民族性和時代性相統一的話語特色。

  從話語形態來看,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并行不悖,是個體與整體、特殊與一般的關系。中國精神具有一般規定性,從抽象層面來說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體,從具體層面來說是中國人民時間上歷時性精神、空間上地域性精神的高度概括,具有特定的主體性、內涵的確定性、形式的多樣性等基本屬性。沂蒙精神作為沂蒙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形成的精神品質,具有空間地域的特指性、時間流傳的長期性,是沂蒙地區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具有的穩定的群體性心理特征和行為傾向。對沂蒙精神基本內涵的界定具有雙重視角,從中國共產黨的視角沂蒙精神體現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價值指向、責任擔當等涵義,從人民群眾的視角沂蒙精神體現了追求進步、自強不息、務實求功、樂于奉獻的精神品質。

  從話語定位來看,沂蒙精神的基本內涵與中國精神的民族特質和時代特征高度一致,沂蒙精神是具有時代特色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沂蒙大地的彰顯。它始終以其與時俱進的特殊品格,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沂蒙精神的話語存在是中國精神話語接地氣、彰顯精氣神的具體表現形式,以鮮明的個性特征詮釋著中國精神的具體話語魅力,是滋養中國精神的重要話語資源。

  二、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之根相連

  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文化同宗、思想同源、精神同體。沂蒙精神誕生在沂蒙大地,沂蒙熱土浸潤在中華文明儒家文化發祥之地,因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沂蒙地區也是馬克思主義星星之火較早燎原之地,具體而言:

  其一,傳統文化是中國精神的文化之基也是沂蒙精神的文化之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儒家文化的忠孝仁義、仁者愛人、詩書禮樂,不僅整體上塑造了中華文化的靈魂和性格,也使得沂蒙地區近水樓臺先得滋養,沂蒙文化資源浸染在儒家文化之中,沂蒙地區才人不斷、名家輩出,宗圣曾子、書圣王羲之與顏真卿、經學家匡衡、智圣諸葛亮、算圣劉洪、孝圣王祥等等,這些豐富的地域文化是中華整體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其二,革命文化是中國精神成長的重要一環也是沂蒙精神生成的關鍵所在。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集中體現,通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的火熱實踐,中國精神從傳統向現代成功轉型、升華,沂蒙地區較早接受革命火種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在沂蒙地區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沂蒙地區的建立,對于沂蒙人民的覺醒和沂蒙精神的生成具有“助產婆”的歷史功效。

  其三,時代文化是中國精神發展的助推器也是沂蒙精神傳承的發動機。任何事物都處在一定的時空之中,精神也不例外;時代的發展不斷給實踐提出新的課題,來源于實踐的精神具有穩定性也具有時代性;從革命到建設再到改革,中國精神不斷獲得新的內涵和表現形式,沂蒙精神也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經歷了愛黨愛軍、支援革命,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解放思想、改革開放,開拓創新、加快發展的時代變遷,展現出多姿多彩的話語演進脈絡。

  三、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之魂相融

  中國精神的話語譜系異彩紛呈,涉及時間、地域、人物、事跡等,但中國精神有其確定的話語內核。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的話語內容不容失語、割裂、裁剪、泛化,應該從多維性、時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等方面審視其話語內核,從統一性視野出發凝練其話語實質并揭示其話語結構。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的靈魂相互交融,具有話語內核的一致性:

  第一,愛國情懷。沂蒙精神的創造主體沂蒙人民具有中國人民一般意義上的優秀品質,沂蒙人民吃苦耐勞、勤勞勇敢,在國家遭遇外來入侵時,毅然決然揭竿而起、奔走呼號,意欲救國救民于水火之中,表現出追求真理、愛憎分明、向往光明、充滿正義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情懷是中國精神在宏觀視域和微觀視域的首要內涵,是地域化精神形態沂蒙精神的第一要義。

  第二,群體精神。馬克思認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沂蒙精神的創造者沂蒙人民及其英模群體,具有自覺的集體主義思想和大愛精神品質,富有舍小家顧大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把愛灑滿人間等中國精神的人文關懷情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已經證明,沂蒙人民面對國家和集體發展的關鍵時刻,能夠以高度的主動性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繼、勇于奉獻,其中著名的“沂蒙六姐妹”就是踐行集體主義精神的時代標兵和英模人物?!斑@種顧全大局、公而忘私、樂于奉獻、不計回報的價值取向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精神的真正生命力在于萬眾一心”。

  第三,奮斗觀念。毛澤東同志指出:“根本的是我們要提倡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耸且幸稽c精神的?!币拭扇嗣褡怨乓詠硖貏e是在戰爭年代就血性剛勇、不畏強暴、敢于斗爭、不怕犧牲,具有強烈的革命精神和斗爭意識,為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打敗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府,經歷了血與火的戰爭洗禮;新中國成立后,為改變落后的生存狀況,在整山治水、戰天斗地,治窮治愚、開山修路,綠化荒山、治理生態,艱苦創業、戰勝貧困等方面,表現了中國人民天道酬勤、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第四,創新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沂蒙精神以個案形式彰顯了中國精神鮮明的“日日新”的實踐底蘊,沂蒙人民在戰爭年代就不乏創新的智慧,在支援前線方面曾經自發把家家戶戶的門板拆下來搭建了“火線橋”供渡河部隊順利通過,在教育方面創辦了沂蒙“莊戶學”嶄新的學習模式;新中國成立后,厲家寨以創造性的精神整山治水、高家柳溝村以創新的精神舉辦的記工學習班均獲得毛澤東的批示,特別是把南方的水稻和茶葉引種到沂蒙大地并獲得巨大成功,成為舉國關注的重要新聞和建設戰線的重大亮點;改革開放以來,九間棚人以創新的思維、艱苦創業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成為新時期創新發展的先進典型,賦予沂蒙精神嶄新的時代內涵。

  總之,從話語邏輯來看,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的思想之脈相互連接、文化根基相互聯通、內在靈魂相互交融,體現了個體精神形態與整體精神形態的有機統一。從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譜系的視野正確理解沂蒙精神的話語邏輯,對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話語資源價值,對于實現中國精神大眾化以及筑牢不忘初心、不懈奮斗的價值理念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視域下的沂蒙精神研究》(項目編號:14BDJ064)、山東省社科規劃重大項目《沂蒙精神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6ALJJ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徐東升,臨沂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輯:總編室趙偉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大全,99热这里有精品,暴君的心肝肉(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