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辦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首頁>學習園地>紅色基因>正文

中新網:弘揚軍工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來源::中國新聞網發布時間:2019-04-12

  原標題:岱崮三線軍工文化園:弘揚軍工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軍工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岱崮三線軍工文化園發展側記 

  2018年12月20日,岱崮三線軍工文化園被省關工委命名為“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榮譽稱號,這是岱崮地貌繼榮獲全國沂蒙紅色教育旅游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中國軍工文化園、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基地、山東省首批省級原生態景區、山東省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山東省綠色生態休閑體育活動基地、山東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等國家及省級榮譽稱號之后獲得的又一項省級榮譽稱號。

  “岱崮地貌”這一堪稱世界奇觀的地質地貌構造,現為國家4A級景區,地處沂蒙山區腹地的蒙陰縣北部,以原民豐機械廠遺存改建而成的上山下鄉旅游度假村被評定為山東省省級五星級農家樂。去年,岱崮地貌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實地驗收。

  因“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然隘口隨處可見,自古至今,山民為躲避戰亂、匪亂等社會動蕩,遷居崮頂,以求自保,古寨古堡、石屋圍墻、早期的生產生活及戰斗遺址隨處可見,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文信息。禿尾巴老李、郭巨埋兒孝母,劉秀走南陽中的犁掩溝、東指、扳倒井、楓山等眾多傳說膾炙人口、廣為流傳。時至革命戰爭年代,這里發生了龍須崮暴動、大崮保衛戰、兩次南北岱崮保衛戰等沂蒙老區著名的經典戰例。孟良崮戰役激戰正酣時,陳毅元帥、粟裕大將戰時指揮所幾經碾轉,也曾隱匿于這片迷宮似的山崮之間。

  三線軍工建設是書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不可或缺和難以繞開的章節,也是共和國在特定歷史時期國家安全的基石和保障。如果三線遺址遺存得不到有效的保護,那種在火熱激情中迸發的創造力和號召力、那些“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會永遠失去傳承的載體,成為缺失和遺憾。遺址遺跡的保護,不但是基于優秀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尊重歷史、繼往開來精神動力的源泉。因此,保護性利用三線軍工遺址遺跡,挖掘三線軍工文化,對于定格文化符號、傳承工匠靈魂、保留精神載體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同時,也讓為國家安全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山東小三線乃至全國三線軍工人及其后來者,有一個寄托鄉愁、駐足休憩、見證歷史的溫馨家園。

  基于此,2012年,山東東蒙企業集團因時就勢,在蒙陰孟良崮旅游區、劉洪文化園成功開發運營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決定對岱崮地貌進行保護性開發。由此,坐落于岱崮鎮笊籬坪村,荒草叢生、殘垣斷壁的“三線”軍工廠(原山東民豐機械廠,代號9381)遺址遺存,以及對那段歷史的探究,隨著岱崮地貌生態利用和基于紅色文化的發展定位逐步明朗,漸次被提上開發建設日程。

  開發建設之初,原民豐機械廠遺留設施有些被當地作為臨時住所,并作為羊圈、豬圈、雞舍等,三線軍工生產用的山洞用于蘑菇養殖,絕大多數房屋設施閑置荒廢。由于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甚至有些成為殘垣斷壁,處于廢棄狀態。為此,山東東蒙企業集團將原民豐廠舊址作為山東岱崮地貌景區的核心區,打造了上山下鄉旅游度假村、崮園、岱崮老街、田園公社等具有濃重時代色彩的三線軍工小鎮。對原民豐機械廠遺留設施的改造,本著保護性開發利用的原則,盡可能保持建筑物的原貌,室內裝修本著簡捷、質樸、功能完善的風格。

  山東東蒙企業集團積極挖掘軍工文化,弘揚“三線”精神,利用原山東小三線民豐機械廠辦公區域改造的“上山下鄉旅游度假村”,有三線軍工旅社、知青旅社、東方紅旅社、三線軍工大禮堂,分別由原辦公樓、招待所、文化樓、職工大禮堂等改建而成,并根據實際需要,在不破壞整體布局的基礎上,新建省級地質公園主碑、游客中心等;利用原民豐廠生活區改造的“1970田園公社”、崮鄉度假養生苑,把原來的10幢職工宿舍樓均改造為客房樓,配備醫療服務中心,適合各類休閑人群的旅游度假和養老養生;利用原軍工生產使用的山洞(14·5山洞)開發建設了國內首家洞穴式地質博物館——岱崮地貌地質博物館,同時,與三線軍工文化相契合,由山東省公安廳批準設立了室內外實彈射擊場。

  在連接生活區和辦公區的光明橋兩側,開發建設了崮園和岱崮老街,以傳統地方民間工藝與休閑娛樂相結合,使原民豐機械廠南北兩區融為一體。小三線軍工博物館正在積極規劃與籌備建設,目標是打造小三線軍工小鎮和全國小三線軍工工業遺址旅游基地。

  在地貌奇觀保護性開發上,先后對外開放了崮上草原、神佛崮、將軍樹、南北岱崮保衛戰遺址、點將臺,開設了三處拓展運動基地,開辟了大崮、板崮、油簍崮野外拓展基地等。實現了小三線軍工文化、紅色傳統教育與自然景觀的有機結合,增強了景區休閑度假的層次結構和內涵外延。

  岱崮三線軍工文化園現對外開放岱崮地質博物館、三線軍工博物館、實彈射擊場、拓展運動中心、崮園、岱崮老街等景點;人民公社大食堂、夢里崮鄉客房樓、三線軍工旅社、東方紅旅社、知青旅社、田園公社可同時容納上千人食宿;園區會議中心配套三線軍工大禮堂(容納1200人)、人民公社禮堂(容納300人)、東方紅禮堂(容納300人)、知青禮堂(容納200人)、夢里崮鄉會議室(容納60人)。其中,三線軍工大禮堂、人民公社禮堂、東方紅會堂配備了國內領先的LED大屏幕和一流的多媒體設施設備。

  岱崮三線軍工文化園始終以“景村共建、發展共享”為理念,主動參與精準扶貧活動,積極帶動村居的發展:一是協助村民開辦農家樂;二是同村民簽訂種養殖協議,負責為農戶提供谷種種植山地谷子,保護價回收,并注冊了“崮鄉老農”小米農作物,岱崮紅公雞、岱崮紅山羊的系列品牌;三是景區為10個村居的70多戶貧困戶進行精準扶貧,通過愛心桃園、募捐善款、安置就業、免費提供攤位等各種舉措,開展一對一幫扶。打造了岱崮地貌民俗文化節、桃花旅游節、伏羊美食節、神佛崮祈福等民俗文化品牌。常態化舉辦半程馬拉松、迷你馬拉松、自行車騎行的國內著名賽事,初步挖掘出了岱崮紅山羊、紅公雞、豆腐、豆腐皮、十足全蝎、煎餅等當地美食的特色內涵。

  與此同時,配合政府“一事一議”項目,修建及改造道路46.68公里,清理河道6300米,修復、新建順河壩、攔河壩22處,修建公共文體活動場所10處,栽植綠化苗木32萬余株,在保留原生態鄉村的固有美感的同時,形成了景區、村居融合發展的復合型鄉村旅游新格局。

  岱崮三線軍工文化園承載著紅色教育、“三線”軍工文化、國防教育、四季拓展訓練、地質奇觀游、研學旅行、養生度假休閑等功能。2016年11月,在岱崮地貌旅游區成立了“山東三線軍工文化研究室”;同年12月6日,經中國孔子基金會批準,設立了孔子學堂??鬃訉W堂的設立,秉承“寫好字、讀好書、做好人”學堂宗旨,不僅僅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舉措,同時,因地制宜,與周邊社區、各企事業單位,以及旅游區拓展訓練、實彈射擊、研學旅行、旅游休閑結合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播、傳承中的常態化和長效化,使岱崮地貌旅游區地質奇觀、崮岳文化、紅色革命文化、三線軍工文化等內涵的層面布局更加異彩紛呈。2017年,岱崮地貌旅游區與濟南大學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書”、“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合同、“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合同,開啟了“校企”在人才、發展理念共享以及學術交流等領域全方位合作的步伐。2018年,臨沂市委組織部同中共蒙陰縣委在岱崮三線軍工文化園設立了“沂蒙鄉村振興學院”,作為當前鄉村振興培養“三農”干部和人才的教學基地。

  岱崮地貌先后作為央視《地理中國》、央視《鄉村大世界》、央視《地理中國·走進岱崮地貌》、山東電視臺《唱響山東》等欄目的專題片拍攝地。去年,以三線軍工文化為底蘊,以岱崮軍工文化園三線軍工廠遺址遺存為依托,以當年生產生活、時代背景為情節主線,以三線軍工廠興衰現狀為輔線,拍攝了電影《崮上情天》。

編輯:總編室趙偉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大全,99热这里有精品,暴君的心肝肉(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