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辦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首頁>情系沂蒙>正文

“時代楷?!敝鞆┓颍骸拔磥韺儆谀贻p人,沂蒙精神不能丟”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發布時間:2019-09-25

  

“時代楷?!敝鞆┓蛑v述與新中國同行的難忘故事

“未來屬于年輕人,沂蒙精神不能丟”

■編者按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大眾日報·新銳大眾推出融媒報道“我和我的祖國”,講述與新中國同行的難忘故事,記錄奮進腳步,歌頌偉大祖國。

山頂松柏戴帽,山間果樹環繞,這里是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一個見證時代奇跡的村莊。

豪情戰天斗地,創業永不言棄,他是“時代楷?!敝鞆┓?,一個“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與新中國同行,記者走進張家泉村,走近朱彥夫,傾聽祖國和時代的心跳。

“朱老,今年咱村的桃子長得好、賣得好,多虧了您當年為群眾鋪下的致富奔康路?!?月4日,已經86歲高齡的朱彥夫聽著張家泉村村委會主任劉文合的電話,滿意地一直點頭。

張家泉村位于沂蒙山腹地,山高坡陡,缺地少水,自然條件非常惡劣。過去村邊的趕牛溝、臘條溝、舍地溝,把農田分得七零八落?!澳菚r候一遇上點災害,就連年歉收,村民經常填不飽肚子?!敝鞆┓蚧貞?。

要脫貧,先改地。1957年春,剛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朱彥夫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棚溝造地,要讓零碎的農田連成片。

朱彥夫拄著拐,拖著近20斤重的假肢,踏遍了張家泉村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走訪了街街巷巷、家家戶戶。為此,他摔進過山溝,磨破了幾層皮,咬緊牙頭拱地往前沖。

朱彥夫當時說:講困難,我這個殘疾人都不怕,你們還怕啥?

朱彥夫現在說,什么時候都需要這種勁頭。

那一個冬春,搬了2萬多方土石,張家泉村建成了1500多米長的暗渠,趕牛溝變成了40多畝平展展的良田,當年增產糧食5萬多斤。

年年冬春,年年大干,舍地溝、臘條溝也變成了70多畝良田。

解決了口糧問題,“閑不住”的朱彥夫帶領林業隊,種桃、種蘋果,大搞副業,綠化荒山近千畝,讓荒山變成了花果山。

從1957年到1978年,朱彥夫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充分發揚戰天斗地、永不服輸的沂蒙精神,戰嚴寒、斗酷暑,用21年的時間治山、治水、造田、架電,逐漸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改造成為一個山清水秀的富裕村,村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1.3萬元。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城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能生活在這個時代真好。我老了,未來屬于年輕人,但沂蒙精神不能丟?!敝鞆┓蛘Z重心長地說。(通訊員 左效強 張琦)

編輯:付興帥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大全,99热这里有精品,暴君的心肝肉(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