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辦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首頁>流金歲月>正文

重走創刊路(21)不屈的大眾報魂,巍巍青山做證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發布時間:2019-04-14

  大眾網臨沂12月6日訊 11月30日,重走創刊路前方報道組來到大青山。77年前的這一天,大青山突圍戰斗正是在腳下的這片土地上打響。

  這是一次永載史冊的戰斗。當時,日軍調集5?3萬余人,對沂蒙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山東黨政軍機關近6000人的隊伍,根據統一部署進行轉移,大眾日報第二戰時新聞小組跟隨山東分局轉移。隊伍在大青山地區陷入敵人包圍。在突圍作戰中,300余人壯烈犧牲,其中18位大眾日報烈士,長眠于此。

大青山突圍烈士名錄,大眾日報犧牲的烈士名單。

  大青山位于沂南縣、費縣、蒙陰縣三縣交界處。大青山山脊以東,屬沂南,西側就進入費縣。兩側都發生過激烈戰斗。如今,沂南縣、費縣都建有大青山勝利突圍烈士陵園和紀念館。

費縣黨史辦原主任張乃軍在介紹大青山突圍戰斗的過程

  根據費縣黨史辦原主任張乃軍、諸葛瑞欽在《巍巍大青山》一書的文章中記述,參加轉移的近6000人,主要是山東分局、一一五師師部、山東省戰工會等機關人員,絕大多數都是非戰斗人員。算作戰斗人員的,僅有抗大一分校學員和山東分局警衛連的幾百人,并且裝備也遠遜于敵人。最終,在人數裝備都完全居于劣勢的情況下,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絕大多數人員勝利突圍,成功保衛了山東黨政軍機關。

  在這場突圍戰中,我方遭受重大損失,包括山東省戰工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明等高級領導人在內的300余名優秀干部戰士壯烈犧牲,山東分局組織部長李林等500余人負傷。這場戰斗,在大眾日報史上也寫下了極其悲壯的一頁。

  《巍巍大青山》一書中這樣描述當時大眾日報戰時第二新聞小組經歷的慘烈的戰斗場面,“郁永言帶領的戰時新聞小組被沖散。郁永言突圍時中彈犧牲,他隨身帶的日記本已被鮮血染紅。報務員許志堯、呂敬齋牽著馱電臺的馬走在后邊,前面槍聲一響,馬受驚亂跳難以控制,許、呂奮力突圍。郭季田身受重傷,初由戰友架著突圍,后跑散犧牲。衛生員李鴻德向西南沖去,槍彈從頭頂上亂飛,他跳下石崖,見逯克(已調分局電臺)犧牲,尸體半躺著;盧再厲與敵搏斗時,頭被砍掉在腳邊?!?/p>

  大眾日報高級記者陳華魯采寫的《青山垂青史》一文,對報社上述人員的犧牲描述大致相同,同時還記錄了其他人的犧牲場面。如,報務主任葉豐川在敵人搜捕時先是躲進村旁秫秸垛,此后面對走來的漢奸鬼子,勇敢的沖出來,拉響掛在腰間的手榴彈,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英勇犧牲。戰斗結束后,打掃戰場時,發現了郭季田犧牲前的一個日記本,上面有首詩寫道,“我發誓向天呼號,為了民族的生存,要流盡最后一滴血?!?/p>

  這些細節,至今讀起來,仍然感到驚心動魄,對犧牲的同志們感到無限悲痛。

  大青山突圍戰打響的地方,在今天的沂南縣雙堠鎮柳泉峪村。來柳泉峪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吳開成,對大青山突圍的歷史很感興趣,多次到實地踏訪。11月30日和12月1日,他兩次帶領大眾報業集團重走創刊路前方報道組,到戰斗遺址進行實地探訪。當時發生激烈戰斗的山坡上,有的地方種上了楊樹等樹林,有的地方開墾成了農田,村民種植花生、板栗,這兩年剛開始引進了大櫻桃。在這個季節,樹木落葉,草叢干枯,從高處望下去,幾乎可以一覽無遺,人的移動可以盡收眼底,無處躲藏。由此,也能想像到當時突圍的難度有多大。

  省戰工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明犧牲的地方,是山腳下一個小山丘,幾塊巨石見證了當年烈士的慷慨赴死。由此順著一條山溪逆流向西北方向,大約200米處,是德國友人漢斯·希伯犧牲的地方。漢斯·希伯是德國共產黨員,被稱為“外國八路”。1937年,他第六次來中國,支援中國抗戰。在大青山突圍戰中,他放下手中的筆,拿起了槍,英勇參加戰斗,最后壯烈犧牲,遺體上彈痕累累。

  柳泉峪村是一個大村,包括盆泉、柳樹溝子、孫家峪子三個村民大組。吳開成說,來擔任第一書記以后,對于如何協助做好抓黨建促脫貧工作,回報老區人民的奉獻與犧牲,一直感到肩上的擔子格外沉重。在產業扶貧方面,全村發展起大櫻桃1000畝,烤煙600畝,蜜桃600畝,板栗500畝;建設櫻桃采摘大棚6個,引進食品加工廠一處,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這些收入,在脫貧攻堅期內,主要用于幫助貧困戶脫貧。同時還為村里修路架橋,改造供電線路和自來水等。

  柳泉峪村村民王維榮說,第一書記來了后,村子大變樣,“旮旮旯旯都大變樣,好多了?!绷妩h支部書記魏京理說,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村子今年底能夠順利實現全部脫貧。當地還邀請來同濟大學教授張德順,幫助規劃設計柳泉峪村未來的產業發展。張德順表示,他已經帶領自己的團隊多次前來實地考察,核心理念很明確,這里的發展規劃,要與青山綠水結合起來,與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結合起來,才能把柳泉峪的故事講好,才能更好地講給沂南人民聽,講給全省、全國人民聽,講給世界人民聽,更好的推動當地發展。

  站在這里,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片土地上未來繁榮的美好前景。

  站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也在深情追思大眾日報的前輩們。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與犧牲,鑄就了大眾日報80年的輝煌歷史。這種奉獻與犧牲精神,也成為大眾報人的文化基因,激勵著后來者砥礪前行。

重走創刊路前方報道組 于國鵬 毛鑫鑫 李揚 柴樹 儀首歌)
編輯:赫洋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大全,99热这里有精品,暴君的心肝肉(重生)